《区域经济学》课程说明书 |
|||||||||||||||||||
一、主讲教师信息 | |||||||||||||||||||
姓 名 |
陈 莹 |
性别 | 女 | 学历 | 硕士 | 职 称 | 助 教 | ||||||||||||
研究方向 | 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 工作单位 | best365体育app下载 | ||||||||||||||||
讲授课程 | 金融学、现代企业制度概论 | ||||||||||||||||||
二、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中文 |
区域经济学 | 先修课程 |
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
|||||||||||||||
英文 |
Regional Economics | 课程性质 |
专业方向课 |
||||||||||||||||
学时 /学分 |
32/2 |
授课范围 | 经济学专业2007级1、2班 | ||||||||||||||||
授课时间 和地点 |
周一5-6节:11-C304室; | 人数
限制 |
120 | ||||||||||||||||
课程简介 |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经济学科。它以“经济地理区域”为研究对象,规划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各类区域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区域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关系。它涉及许多相关学科知识,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以及计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许多技术学科的知识,以对现实区域上出现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 ||||||||||||||||||
三、教学资源 | |||||||||||||||||||
指定教材 |
无 | ||||||||||||||||||
参考文献 |
1、孙久文.《现代区域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东北财大版,2008.1. 3、聂华林等.《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与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 5、陈秀山,孙久文.《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 |
||||||||||||||||||
教学网站 |
[1]国研网
[2]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
四、教学信息 | |||||||||||||||||||
教学目标 |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经济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五大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区际关系,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学习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分析现实区域经济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 ||||||||||||||||||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
课堂讲授 |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
|||||||||||||||||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
内容及时间、地点 |
||||||||||||||||||
第1周 |
知识框架以及课程体系说明
第一章 导论(2学时) 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流派 第四节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 |
||||||||||||||||||
第2周 |
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理论(4学时) 第一节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
第二节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第三节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
第3周 |
劳动周 | ||||||||||||||||||
第4周 |
第四节梯度理论
第五节辐射理论 第六节人力资源经济增长理论
|
||||||||||||||||||
第5周 |
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4学时) 第一节区域发展阶段与模式 第二节产业与产业结构 第三节主导产业与结构优化 |
||||||||||||||||||
第6周 |
国庆节放假 |
作业 |
|||||||||||||||||
第7周 |
第四节产业布局的指向
第五节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 第六节产业集聚与产业集聚区 第七节新产业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
||||||||||||||||||
第8周 |
第四章区域空间结构(2学时)
第一节区域空间结构 第二节区域差距与产业空间转移 第三节区域空间一体化 第四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
第9周 |
第五章城市与区域发展(2学时)
第一节区域中心城市 第二节城市化与区域经济 第三节统筹城乡发展 |
||||||||||||||||||
第10周 |
第六章 区域贸易与区域合作(4学时)
第一节生产要素流动 第二节劳动力与资本要素流动 |
||||||||||||||||||
第11周 |
第三节区域贸易
第四节区域合作 |
||||||||||||||||||
第12周 |
第七章 区域规划(4学时)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与类型 |
||||||||||||||||||
第13周 |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 | ||||||||||||||||||
第14周 |
第八章区域经济政策(4学时)
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述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 第三节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 |
||||||||||||||||||
第15周 |
第三节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演变轨迹
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区域经济政策 |
作业 |
|||||||||||||||||
第16周 |
第九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4学时)
第一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概述 第二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去与可持续发展 |
||||||||||||||||||
第17周 |
第三节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
第18周 |
系统复习本学期学习内容,课程总结(2学时) | ||||||||||||||||||
教学方法 与手段 |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查阅参考资料、网站以及相关期刊文献。 | ||||||||||||||||||
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查阅参考资料、网站以及相关期刊文献。 | ||||||||||||||||||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 |||||||||||||||||||
无 | |||||||||||||||||||
六、成绩考核 | |||||||||||||||||||
平时成绩 |
占总成绩20%。其中上课出席参与占10%, 作业及课堂讨论占10%。 | ||||||||||||||||||
期末成绩 |
占总成绩80%,闭卷形式,题目类型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 ||||||||||||||||||
考试说明 |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期末考试占100%。 | ||||||||||||||||||
备 注 |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4.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