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实践证明,专业教学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由理论型经济人才向应用型经济人才的根本转变,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专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就必须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一、“以研带改,以研促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与基础,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教学研究可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教学改革提供更为合理的目标、方案和措施。近年来,best365体育app下载经济学专业的广大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并以极大的热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各级各类教改项目的申报、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改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等教研活动之中,基本形成了人人有责任进行教改,人人主动参与教改的大好局面;营造出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近三年共承担或完成省级教改项目2项,学校教改项目近10项,发表教改教研论文10余篇,并获得省级教改奖励三等奖1项,学校教改奖励4项,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实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状况,直接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根据应用型经济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培养规格要求,对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不含通识课程)进行重新安排和优化设计:
首先,按照“理论精深、训练有素、操作专熟、应用突出”原则构建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四个模块组成:一是“基本理论与方法”模块,集中体现“理论精深”的原则,侧重于学生基本理论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实验与技能训练”模块,集中体现“训练有素”原则,侧重于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与锻炼,不过,由于这一模块仍停留在知识把握与技能模拟阶段。因此,本课程体系还设有第三个模块,即“实习实训”模块,集中体现“操作专熟原则”,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模块是“拓展与提升模块”,集中体现“应用突出”原则,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拓展与提升(见图1)。需要指出的是,前三个模块为专业必修课程,后一个模块可作为选修课程。
这一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培育,体现了“理论精深”的原则。我们认为,应用型经济人才也必须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否则应用型人才难以称之为应用人才,而只能是技能型人才。为此,我们本着“理论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在第一模块只设置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当代西方经济流派等经济学基本理论课程,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经济文献学等基本方法课程。这样既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理论需求,也可为具有学术型倾向的学生考研升学奠定基础。二是增添了一些经济技能型课程,加大了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的比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从第二和第三模块可以看出,其中不仅设置了经济学专业通常所设置的会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还增设了证券投资、会计报表、税收筹划,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以及与金融保险,投资理财、市场营销及国际贸易有关的实习实训课程。这些课程突出体现了学以致用,学而能用的基本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按照“少而精,深浅适度,与时俱进”的原则,整合同类课程和相近课程的课程内容。以往经济学课程的很多教学内容是重复的,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本课程体系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把一些相关性较强的课程进行了整合或合并。避免了单一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和课程内容重叠的现象。
最后,要按照?“先通识课程,后专业课程,再实践课程”的顺序,分阶段安排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按照?“先理论,后实验,再实践,继而提升”的顺序,以模块化课程为单位,安排专业课程进度?(见图2)。就是说,要首先使学生形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素养和知识基础,然后通过实验和模拟训练锻炼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再通过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对于实验和实践过程有了深刻体会与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等形式,进一步拓展与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三、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科教”、“内外”、“学用”三结合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就必须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主要任务。为此,经济学专业近年来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三结合”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1)“科教结合”。即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和自编教材等形式,把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一是专业教师,特别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和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积极面向本科生开展学术讲座活动,每人每年至少1场,做到了把最新研究成果与本科生教学内容相结合。二是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经济实务(含财会、税收、统计、保险等)专题讲座课程,能够及时把经济实践的热点问题讲授给学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三是通过自编教材和辅导材料,把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了教学内容之中;把最新研究成果整合到教材、教案之中,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了与时俱进。
(2)“内外结合”。即把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习实训及社会调研相结合。近年来,经济学专业充分发挥聊城发展研究院的平台作用,做到了“走出去,请进来”:一是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到专业联系点和实习基地进行现场锻炼,开阔眼界,积累实践经验;二是采取措施将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行家里手请进来,为学生做专题实践报告或担任技能训练辅导员。实现了“内外结合”,进一步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升了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学用结合”。即以课堂讨论、模拟实验及技能训练等形式,把平时课内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撰写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参与学术、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相结合。为了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锻炼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本专业制定了相关制度与激励措施,鼓励师生把实验课程所学到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运用到课程论文的设计,学术和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之中。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全国性和地区性大赛,做到了“练赛结合”和“学用结合”。2012以来,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参与各种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曾荣获山东省综合素质大赛一等奖1项,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用友新道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山东省总决赛一等奖3项。特别是在2014年,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验教学竞赛,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0余项,使得“学用结合”取得了更为明显的成效。